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引領我國教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黨的二十大,“教育數字化”首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
在2023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提議金磚國家拓展教育領域合作,探索建立數字教育合作機制,打造全方位教育合作格局。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各類型各層次人才競相涌現?!?/p>
念茲在茲,運籌帷幄。
教育部于2023年開始發(fā)起主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2023年第一屆大會在北京舉辦、2024年第二屆大會在上海舉辦。2024年1月,教育部確定2025年第三屆大會在湖北舉辦,2024年1月31日,湖北省政府分管領導在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閉幕式上接回大會會旗。
今天(5月14日)下午,由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開幕。
當人工智能強勢嵌入教育版圖,技術浪潮重塑教育格局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舉辦地湖北,一場以智能技術重塑教育生態(tài)的深刻變革正蓬勃生長。這座承東啟西的科教重鎮(zhèn),以“敢為人先”的開放姿態(tài),書寫著數字時代的教育新篇。
01
在中國應運而生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意在與各國政府、大中小學、有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及其他利益攸關方一道,共同探討數字教育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并通過教育數字化促進包容而公平的優(yōu)質教育,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經過多年持續(xù)努力,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教育信息化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國內校園網絡接入率達到100%,中小學校基本都擁有多媒體教室。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64億,瀏覽量613億,成為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
東道主湖北是全國首個教育信息化國家試點省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省份。同時,省會武漢擁有近百所高校和百萬名在校大學生,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qū)之一。
△武漢城市景
如何逐步并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智能化,湖北可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價值。
看數字基建的“湖北速度”。湖北到八大國家算力樞紐節(jié)點網速指標居全國前三,服務器上架率、PUE(電能利用效率)中部第一,在全國算力大棋局中,湖北樞紐地位突出。截至目前,湖北共建成5G基站近17萬個,教育專網基本覆蓋全省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在鄂西大山深處的建始縣,依托教育數字基座,當地創(chuàng)新打造城鄉(xiāng)教師教研共同體,大山里的孩子也能體驗VR科學實驗。
看創(chuàng)新應用的“湖北精度”。在武漢經開區(qū)神龍小學,VR探火星、AI造救援車等新奇有趣的數智課程,躍然呈現在小學生的課堂上。武漢理工大學的“無介質全息數字人”讓人體驗到“觸碰空氣”的奇妙。武漢大學自主研發(fā)VR校園騎行游覽展示系統(tǒng),學生可以學習如何使用高精度三維建模將現實場景進行數字建模,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數字技術正不斷解鎖著教育的新未來。
02
放眼全球,各國紛紛出臺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戰(zhàn)略,探索利用數字技術推進包容和公平的優(yōu)質教育。2022年,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最高獎項,充分體現國際社會對中國教育數字化發(fā)展的高度認可。面向未來,數字教育將如何推動全新的教育范式和人才培養(yǎng)范式?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教大省湖北正以數字技術重構教育生態(tài)。
△武漢神龍小學同學們在“材料車間”進行拼裝與編程
察勢,馭勢。湖北不斷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區(qū)域和學校激活率全國均排名第一;數字賦能教學全面深化,上線各類資源210余萬個,服務師生超1100萬人次;全學段數智教育方面,在中小學開設信息科技相關課程,將人工智能納入地方和校本課程,在高校設置數字技術相關專業(yè)48個、專業(yè)點649個,成立湖北人工智能學院,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賦能各類人才培養(yǎng);在教育數字化支撐保障方面,建成一批全息互動課堂、人工智能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湖北教育大數據中心,形成“數字底座+公共平臺+教育應用”的數字化體系。
從基礎教育到終身學習,從職教實訓場到高校實驗室,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重構了教學形態(tài),更成為推動教育公平、服務產業(yè)升級的“湖北密碼”。
03
?
依托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我國向世界展示數字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成就,分享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數字教育的“朋友圈”正在擴大,伙伴關系網絡越來越牢固。
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湖北以數字教育為紐帶,架起國際交流的“云上絲路”。
對外交流的“開放度”持續(xù)提升。華中科技大學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合作舉辦藥學專業(yè)本科項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承辦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會計史學家大會;武漢科技大學作為全國唯一地方高校代表,赴西班牙參加中歐大學校長對話會并作主題發(fā)言;南非高等教育與培訓部部長專程到訪湖北,希望加強合作交流……
合作共贏的“縱深度”不斷突破。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以“中國·光谷產教聯合體”為平臺,隨烽火科技出海和開展南非公派留學生培養(yǎng);華中師范大學和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將共同推動中俄人工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建設,打造跨境科研合作新范式。
從長江之濱到五洲四海,從傳統(tǒng)課堂到智能空間,一項項交流合作,讓湖北教育在國際教育舞臺嶄露頭角、大放異彩。
數字筑基,創(chuàng)新賦能,開放共贏。站在數字文明的新起點,湖北以承辦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為契機,正加速構建“數字教育新生態(tài)”。這場國際盛會必將成為全球教育創(chuàng)新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讓數字教育的中國智慧惠及世界,共同開創(chuàng)智能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新未來!